快速访问

查看PDF

文章信息

参考文献

[1]赵通, 任保平. 高质量发展中我国经济协调发展路径分析[J]. 黑龙江社会科学, 2019(1): 11-18.
[2]刘贵清.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、资源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[J]. 贵州民族研究, 2013, 34(3): 79-82.
[3]王佳韡, 祁新华, 伍世代. 中国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演化:脉络、局限与趋势[J]. 生态学报, 2019, 39(24): 9408-9415.
[4]原云霄, 渠美. 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[J]. 华东经济管理, 2023, 37(10): 57-67.
[5]晏月平, 徐岗程. 云南边境地区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变迁研究(2000~2020)[J].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2023, 55(6): 11-24.
[6]尚艳春. 区域协调发展视域下城市群人口—经济耦合研究[J]. 经济纵横, 2023(7): 119-128.
[7]赵智, 余川江, 阳盼盼. 成渝地区人口均衡发展的水平测度、耦合协调与时空演变[J]. 西北人口, 2023, 44(4): 102-115.
[8]陈刚, 刘景林, 尹涛. 城市群产业、人口、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——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[J]. 西北人口, 2020, 41(2): 114-126.
[9]马遵平, 谢泽氡, 孙平军. “一带一路”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人口、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研究[J].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(自然科学版), 2020, 45(11): 32-39.
[10]李佳璐, 潘景茹, 冯峰, 等. 黄河流域九省(区)人口-水资源-经济-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[J].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, 2024, 35(1): 47-56.
[11]高霞, 孙兆刚. 区域数字经济与人口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空间差异研究[J]. 区域经济评论, 2023(3): 23-31.
[12]刘志强, 韩纯, 余慧, 等. 城市“公园-人口-建设用地-经济”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——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例[J]. 生态经济, 2022, 38(6): 102-107+144.
[13]任喜萍, 殷仲义. 中国省域人口集聚、公共资源配置与服务业发展时空耦合及驱动因素[J]. 中国人口·资源与环境, 2019, 29(12): 77-86.
[14]宗鑫. 人口、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演进问题分析——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[J].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, 2020(3): 50-55.
[15]刘美娟, 王蓓, 仲俊涛. 近30年来青海省人口——经济——粮食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[J]. 西北人口, 2021, 42(6): 113-124.
[16]李恒吉, 曲建升, 庞家幸, 等. 甘肃省人口-经济-社会-资源-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时空综合测度研究[J]. 干旱区地理, 2020, 43(6): 1622-1634.
[17]刘春林. 耦合度计算的常见错误分析[J].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(自然科学版), 2017, 16(1): 18-22.
[18]王淑佳, 孔伟, 任亮, 等. 国内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误区及修正[J]. 自然资源学报, 2021, 36(3): 793-810.
[19]宋健, 李灵春, 胡波. 人口与家庭发展:基于协调耦合关系的指数构建[J]. 人口学刊, 2022, 44(1): 5-15.
[20]段海燕, 肖依静, 丁哲, 等. 区域人口、经济、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[J]. 人口学刊, 2017, 39(2): 47-56.
[21]肖周燕, 张亚飞, 李慧慧. 中国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——基于人口、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视角[J]. 经济问题探索, 2023(9): 94-109.

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

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,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 (CC BY 4.0) 协议发布,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。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、下载、引用与传播,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