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访问
文章信息
参考文献
[1]阿莉·拉塞尔·霍克希尔德. 心灵的整饰:人类情感的商业化 [M]. 成伯清, 淡卫军, 王佳鹏, 译. 上海:上海三联书店,2020.
[2]李勇. 传播心理学视域下的“电竞陪玩”现象:以“比心”为例 [J]. 新闻前哨, 2019(9): 104-105.
[3]陈沁佳. 游戏陪玩师的赛博格化情感劳动与主体性疏离 [J]. 未来传播, 2022, 29(2): 57.
[4]亚伦·强森. 性别打结:拆除父权违建 [M]. 成令方, 译. 台北:群学出版有限公司, 2008: 67, 145.
[5]R·W·康奈尔. 男性气质 [M]. 柳莉, 张文霞, 等译. 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3.
[6]刘芳儒. 游戏陪练的审美劳动及自我商品化 [J]. 中国青年研究, 2022(2): 56.
[7]方念萱. 游戏里外的性别 [J]. 性别平等教育季刊, 2017, 81: 15.
[8]王淑钰. 游戏陪玩的数字劳动过程与阶层意识 [D]. 济南:山东大学, 2023: 37-38.
[9]刘芳儒. 情感劳动(Affective labor)的理论来源及国外研究进展 [J]. 新闻界, 2019(12): 74.
[10]余向屿, 何天平. “付费的陪伴”:情感劳动视阈下游戏陪玩师展演策略探究 [J]. 新闻春秋, 2022(3): 46-53.
[11]成伯清. 当代情感体制的社会学探析 [J]. 中国社会科学, 2017(5): 92-110.
[12]陈凡, 胡景谱. 论“情感劳动”的异化及其消解 [J].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22, 43(5): 17-23.
[13]乔治·莱考夫, 马克·约翰逊.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[M]. 何文忠, 译. 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, 2015: 111-112.
[14]翟学伟. 爱情与姻缘:两种亲密关系的模式比较——关系向度上的理想型解释 [J]. 社会学研究, 2017, 32(2): 134.
[15]宁应斌, 何春蕤. 民困愁城:忧郁症、情绪管理、现代性的黑暗面 [M]. 台北:台湾社会杂志研究社, 2012:265.
[16]伊娃·易洛斯. 为什么爱让人受伤?:迷惘、煎熬、躁郁、厌世......爱情的痛,社会学也懂![M]. 黄宛瑜, 译. 台北:联经出版公司, 2019:56,17.
[17]陈桂玲. 情感管理 [M]. 北京:中国纺织出版社, 2007:15.
[18]吴小英. 婚姻的“祛魅”与家庭观的位移 [J]. 探索与争鸣, 2013(5): 18-20.
[19]雷恩·柯娜. 性别的世界观 [M]. 刘泗翰,译. 台北:书林出版有限公司, 2011: 125.
[20]杜平. “般配的爱情”:城市男性对于婚姻意义的体认与重构 [J]. 社会学研究, 2025(1): 56.
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
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,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 (CC BY 4.0) 协议发布,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。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、下载、引用与传播,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