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访问
文章信息
参考文献
[1]陈贵富, 韩静, 韩恺明. 城市数字经济发展、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力不充分就业 [J]. 中国工业经济, 2022(8): 118-136.
[2]彭丽娜, 徐家鹏, 姜志德, 等. 数字经济对农村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 [J]. 人口与发展, 2023, 29(4): 31-46.
[3]杨骁, 刘益志, 郭玉. 数字经济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——基于机理与实证分析 [J]. 软科学, 2020, 34(10): 25-29.
[4]武可栋, 朱梦春, 阎世平.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 [J]. 统计与决策, 2022, 38(10): 106-111.
[5]郭东杰, 周立宏, 陈林. 数字经济对产业升级与就业调整的影响 [J]. 中国人口科学, 2022(3): 99-110.
[6]黄祺雨, 王乃合, 杨光. 数字经济发展的就业效应——基于三次产业的异质性分析 [J]. 经济与管理研究, 2023, 44(11): 62-83.
[7]FREY C B O M A. The future of employment: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sation [J].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& Social Change, 2017.
[8]屈小博.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及趋势 [J]. 劳动经济研究, 2019, 7(5): 133-143.
[9]何勤, 李雅宁, 程雅馨, 等.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——来自制造业企业的微观证据 [J]. 中国软科学, 2020(S1): 213-222.
[10]王君, 张于喆, 张义博, 等.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理与对策 [J]. 宏观经济研究, 2017(10): 169-181.
[11]何勤. 人工智能与就业变革 [J].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, 2019, 33(3): 1-4.
[12]BLOOM N B N, GARICANO L G L, SADUN R S R, et al. The Distinct Eff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n Firm Organization [J]. MANAGEMENT SCIENCE, 2014, 12(60).
[13]程虹, 王泽宇, 陈佳. 机器人与工资: 基于劳动力质量中介效应的解释——来自中国企业综合调查(CEGS)的经验证据 [J]. 宏观质量研究, 2020, 8(3): 1-13.
[14]蔡跃洲, 陈楠. 新技术革命下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增长、高质量就业 [J].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, 2019, 36(5): 3-22.
[15]惠炜, 姜伟. 人工智能、劳动力就业与收入分配: 回顾与展望 [J].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20, 20(5): 77-86.
[16]钟玉婷, 钟坚. 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[J]. 社会科学动态, 2022(6): 54-59.
[17]赖红波, 赵逸维. 全球视角下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可视化分析 [J]. 科研管理, 2023, 44(1): 8-15.
[18]顾国达, 马文景. 人工智能综合发展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[J].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, 2021, 38(1): 117-134.
[19]吕荣杰, 郝力晓.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[J]. 软科学, 2022, 36(2): 15-22.
[20]施锦诚, 王迎春. 人工智能多元研发模式研究 [J]. 科学学研究, 2023.
[21]祝影, 王飞. 基于耦合理论的中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研究 [J]. 管理学报, 2016, 13(10): 1509-1517.
[22]吴卫红, 李娜娜, 张爱美, 等. 我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实证研究 [J]. 科技管理研究, 2017, 37(5): 63-69.
[23]周柯, 唐娟莉, 谷洲洋.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测度与评价 [J]. 统计与决策, 2018, 34(2): 86-89.
[24]李旭辉, 张胜宝, 程刚, 等. 三大支撑带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分析 [J].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, 2020, 37(4): 3-25.
[25]熊曦, 魏晓.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评价——以我国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[J]. 经济地理, 2016, 36(1): 33-38.
[26]匡祥琳.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评价及测度 [J].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, 2022(5): 21-26.
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
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,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 (CC BY 4.0) 协议发布,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。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、下载、引用与传播,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