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访问
文章信息
参考文献
[1]何艳玲, 赵俊源. 国家城市:转型城市风险的制度性起源 [J]. 开放时代, 2020(4): 56-71.
[2]王钧, 陈敬业, 宫清华. 韧性视角下城市社会脆弱性评估及优化策略——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[J]. 热带地理, 2023, 43(3): 401-415.
[3]杨忍, 潘瑜鑫. 中国县域乡村脆弱性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及对策 [J]. 地理学报, 2021, 76(6): 1438-1454.
[4]HOLLING C S. 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 [J].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, 1973, 4:25-32.
[5]何继新, 荆小莹. 韧性治理:从公共物品脆弱性风险纾解到治理模式的创新 [J]. 经济与管理评论, 2018, 34(1): 5-14.
[6]SPAANS M, WATERHOUT B. Building up Resilience in Cities Worldwide-Rotterdam as Participant in the 100 Resilient Cities Programme [J]. Cities, 2017, 5:61-72.
[7]宋蕾. 智能与韧性是否兼容?——智慧城市建设的韧性评价和发展路径 [J]. 社会科学,2020(3): 78-89.
[8]陈振明. 政府治理变革的技术基础——大数据与智能化时代的政府改革述评 [J]. 行政论坛, 2015, 22(6): 1-8.
[9]施生旭, 周晓琳, 郑逸芳. 韧性社区应急治理:逻辑分析与策略选择 [J]. 城市发展研究, 2021, 28(7): 101-109.
[10]张勤, 宋青励. 韧性治理: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发展的新路径 [J]. 理论探讨, 2021(5): 45-52.
[11]段亚林. 韧性社区:突发事件风险治理新向度 [J].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,2021(2): 4-13+125.
[12]彭勃. 基层韧性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策略 [J]. 国家治理, 2021(41): 33-37.
[13]宋蕾. 智能与韧性是否兼容?——智慧城市建设的韧性评价和发展路径 [J]. 社会科学,2021(41): 38-42.
[14]梁正. 数字技术助力基层韧性治理的逻辑进路 [J]. 国家治理, 2021(41).
[15]梁瑁濡, 刘淑欣, 张惠. 从被动韧性到转型韧性:智慧社区的灾害韧性提升研究[J]. 广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21, 20(2): 51-60.
[16]王泽. 国家基础性权力:城市基层治理变迁及现代化的发展逻辑——以组织、技术和规则为分析框架 [J]. 社会主义研究, 2022(4): 85-94.
[17]乔尔·S·米格代尔. 强社会与弱国家:第三世界的国家社会关系及国家能力 [M]. 南京:江苏人民出版社, 2009: 36.
[18]李斌. 国家对于社会的“组织化”管理及其历史变迁——基于中国经验的考察 [J]. 理论与改革,2010(4): 5-9.
[19]谢岳, 葛阳. 城市化、基础权力与政治稳定 [J]. 政治学研究, 2017(3): 35-46+126.
[20]李艳营, 叶继红. 乡村韧性治理的三重维度:权力、制度、技术——基于国家-社会关系理论的分析 [J]. 湖湘论坛, 2022, 35(6): 102-112.
[21]周三多. 管理学——原理与方法 [M]. 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 2002: 64.
[22]董幼鸿. 上海城市运行的“一网统管"的创新和探索 [M]. 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 2021: 71.
[23]赵勇, 叶岚, 李平. —网通办"的上海实践 [M]. 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 2020: 14.
[24]吴莹, 秦美平. 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基层治理共同体重构——以成都市S镇"慧眼"工程为例 [J]. 新视野, 2022(5): 85-92.
[25]王泽. 国家基础性权力:城市基层治理变迁及现代化的发展逻辑——以组织、技术和规则为分析框架 [J]. 社会主义研究, 2022(4): 85-94.
[26]胡卫卫, 李一凡. 数字赋能乡村韧性治理的模式建构、生发逻辑与驱动机制 [J]. 华侨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2024(2): 45-56.
[27]乌尔里希-贝克. 风险社会:新的现代性之路 [M]. 南京:译林出版社, 2018: 68.
[28]关爽. 数字技术驱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逻辑机理与风险治理 [J].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, 2021(4): 96-107.
[29]章立群, 朱训志, 翁清光. 县域基层社会治理的技术-制度双向调适——基于福州市鼓楼区"一线处詈"机制的实践探索 [J]. 中国行政管理, 2022(9): 99-107.
[30]邓念国. 整体智治:城市基层数字治理的理论逻辑与运行机制——基于杭州市S镇的考察 [J]. 理论与改革, 2021(4): 156-168.
[31]佟林杰, 张明欣. 基层数字形式主义及其条块协同治理 [J]. 学术交流, 2022(8): 102-113.
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
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,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 (CC BY 4.0) 协议发布,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。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、下载、引用与传播,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。